二十大专题学习优秀征文展②学科交叉 守牢生态红线

发布者:站群模板发布时间:2022-12-01浏览次数:14

优秀作品展示

学科交叉守牢生态红线

听完二十大后,有这么一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习主席是这样说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我是一名水产养殖学大三的学生,学习专业课以来我接触到了一个新名词“新农科”,顾名思义就是传统农业学科门类在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有所欠缺,新兴交叉学科的出现将弥补此前传统农业知识的不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我认为我们水产养殖专业的任务不仅仅是当好一个养鱼的人,我们可以和生态学、工科等交叉,在碳中和、绿色低碳、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出贡献。

如果说守好中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关乎国计民生,那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就将是关乎全人类的一个重要课题。放眼整个自然界,我们所了解到的东西可谓是沧海一粟,但我们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却是不可磨灭的,可能是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开始,也或许是从十七、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始。那时候我们的观念是“用绿水青山来换金山银山”,这就导致生态环境遭受到致命的破坏,社会的发展让人们被忽视的欲望再次随风而起,我们大量捕捞野生物种,在建设基础设施时破坏其他物种的自然栖息地,大量野生物种遭受灭顶之灾。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濒危物种种质资源的调查保护逐渐被科学界所重视,各个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在这根“红线”的连结下走到一起,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濒危物种和已灭绝物种的种质资源,以期在未来我们的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带领这些物种“重见天日”。但保护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物种消失的速度,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现代物种的灭绝速度高达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物种灭绝率从每天约一种增加到每小时一种。我们是未来的水产养殖工作者,因为天天与水“打交道”,所以我们可以与生态学科交叉,从池塘小水面和内陆水域及海洋水域大水面的水环境、水生态出发,做大自然水科学的医生。同时,水产动物是自然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如何做好水产动物的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如何从根本上缓解水产动物的灭绝速度、培育新品种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除病毒和自养生物以外都需要进行呼吸作用,一旦进行呼吸作用,CO₂(二氧化碳)的排放就不可避免。水生生物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其释放的CO₂含量不容忽视。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中和,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在百度词条中碳汇渔业是这样被解释的:碳汇渔业就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碳汇渔业就是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直接或间接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CO₂,降低大气中的CO₂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度和气候变暖的渔业生产活动的泛称。

谈到水产养殖,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鱼虾蟹等生物,但藻类、贝类等也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水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是众多水生生物的开口饵料,它们在水中行使着生产者的职能,比如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供给其他生物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调节水环境中的多种指标。我国学者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的号召,发展了以循环为主题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以生态为主题的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和以自然为主题的多级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系统等多种新型养殖模式。鱼菜共生养殖模式通过在鱼类养殖池塘水面种植蔬菜(空心菜、草莓、丝瓜、菱角、水芹菜、小麦等),利用蔬菜根系发达、生长时对氮、磷需求高等特性,在池塘内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的循环系统,达到鱼菜和谐生长的状态。目前,在天津、北京、河北等省(直辖市)建立“鱼菜共生”核心示范区24.9万亩,辐射带动全国100万亩以上。而多级人工湿地池塘养殖系统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可节约养殖用水量60%以上,减少氮、磷和COD排放80%以上。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潜流湿地对总氮、总磷和COD的去除效果越来越高;随着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生态效率的提高,生物净化效率还会逐步提高。此外,人工湿地还可以增加额外的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人工湿地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生态安全等优点,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种趋势,目前已在全国很多地方得到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的部分中说到: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这提示我们要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我国现在面临的形势是:老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新问题又在不断出现。环境污染的范围在扩大,污染的程度在加重,污染的风险在加剧,污染的危害在加大,治理的难度在增加,我国生态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水产行业可以为此做出的贡献是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即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根据不同水生生物与其他生物,或水生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共生互补关系,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为基础,使其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和谐发展的一种养殖方式,其特点就是利用无污染的水域或者运用生态养殖技术,让养殖生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中按照生物本身的生长规律进行养殖生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水产养殖行业的扩张,导致部分耕地用地以及森林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被侵占,生态恶化。而本次大会上再次强调的“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退湖还田”、“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等措施我认为这对我们这个专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长江十年禁渔这敦促着我们要做好淡水和海水渔业的繁育工作,不影响我国民众水产品的需求。也给我们传达了一种信号,那就是国家的发展始终是把生态放在首位的,正如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党的中心任务已经转变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中国式的现代化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而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育,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殷殷之情俱系华夏,寸寸丹心皆系家国。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中对我们殷切希望的那样: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时代的洪流中,或许我只是一颗小的不能再小的尘埃,但我也想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去为我的祖国增光添彩。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生逢其时,这个时代给予我们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的广阔,作为一名水产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未来有无限种可能。我们可以扎根基层,用技术和才干带动乡村振兴,以小我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让中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更上一个台阶;我们也可以植根于一线,做一名科研工作者,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无论你是一名大学里的老师,还是企业里的一名工程师、实验员、配方师,我们都有广阔的未来;我们还可以跨学科发展,与生态学并立,做自然的主治医生;与医学融合,用妙手赠与无数病患以春天;与历史学交汇,发掘我国渔业文化的历史,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同时并将其发扬光大,以“渔”会友,共同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或许我的力气并不是很大,但我亦愿意做一名扎根基层的科研工作者,我热爱着我的专业,新农科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水产养殖专业的任务不仅仅是当好一个养鱼的人,我们可以和生态学、工科等交叉,在碳中和、绿色低碳、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以及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出贡献。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种植资源与保护、碳汇渔业、美丽乡村建设以及鱼菜共生等词汇与我们而言或许早已不那么遥远,而我也坚信着,总有一天这些词汇也会像杂交水稻、原子弹、航天飞船以及城市资源管理一样变成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一样,成熟且稳重的发展。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答卷已经摆在了我们新一代中国青年的面前,面对时代的大考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或许我们前行的路程依然艰辛,但英雄自古出磨难,回头看崎岖坎坷,向前看我们依然要永不言弃!

20200924

王秀丽